南京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南京大学

[切换城市]
南京站> 南京教育> 南京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信息

中国药科大学

英文名: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简称:“中国药大”,“CPU” 所在地:南京 院校代码:10316 类型:理科类/文科类/医药类/211/考研院校

211工程985工程教育部直属院校自主招生卓越计划
  • 中国药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药科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止2015年,在职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8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85%;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08人;博士生导师109人,硕士生导师268人。现有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6人、“万人计划”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5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国科学院院士
彭司勋
王广基
来茂德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
高向东
药物化学教学团队
尤启冬
药学生物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姚文兵

  • 张奕华 【男】
  • 张奕华,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年鉴、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特约评审人。1970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9年赴瑞典Lund大学留学,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Salo Gronowitz教授,1994年获PhD学位。1994-1997年为美国Virginia大学博士后,导师是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宗瀛(TY Shen)教授。1997年学成回国。  主要研究方向为治疗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一氧化氮调控剂)研究。
  • 孙宏斌 【男】
  • [教育经历]  1995年7月 理学博士(药物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  1992年7月 理学硕士(药物化学) 中国药科大学  1989年7月 理学学士(有机化学) 吉林大学化学系  [工作经历]  2005年7月-现在 中国药科大学 新药研究中心 主任  2004年12月-现在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 新药研究中心   2003年9月-2004年12月 研究员,中国药科大学 新药研究中心  2001年7月- 2003年 8月 Scientist II, Metabolex 药物公司 (美国,加州)  1998年7月-2001年6月 访问学者,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  1997年7月-1998年6月 博士后,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  1995年8月-1997年6月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要成绩]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以糖代谢干预为基础的创新药物研制”重大课题,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该项目获得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五环三萜类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新型降血糖及心脑血管药物(相关化合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该项目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A类)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此外,“Obesity & Diabetes Week” (2005-12-12)也报道了该项新发现(http://www.newsrx.com/newsletters).  作为主要人员所参与研制的抗糖尿病新药MBX-2044已进入I期临床研究阶段。MBX-2044是一个新型的胰岛素增敏剂(PPAR-??激动剂)。(PCT专利申请WO 2003080545)  对天然降血糖化合物山楂酸和科罗索酸进行了有效的半合成制备,所建立的合成方法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将有助于推动科罗索酸等天然降血糖化合物(植物来源非常有限)的临床应用。  设计、合成了降血压化合物S-107和S-103(获国家新药发展基金资助)。  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江苏省2004年度“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并主持了多项省部级基金课题。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其中,SCI论文15篇;出版专著 1部(参编);申请了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 张灿 【女】
  • 张灿, 女, 生于1965年5月。博士,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中国药学会和美国化学会会员。European Journal Polymer、Polymer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杂志审稿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江苏省优秀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化学学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科技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  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2000年获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富山医药科大学(Toyama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进修,2006年8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合作交流,并被该校聘为Visiting Professor。  张灿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新型药用高分子材料(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和创新药物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国家863课题“天然可生物降解药用载体材料O-磺酸基-N-辛基壳聚糖的研制”、江苏省经贸委课题“可生物降解的药用纳米载体材料的研究”、江苏省高新技术“天然聚合物壳聚糖的改性及作为药用载体的研究”(通过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苏科鉴字2004第664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的载药性及靶向性研究”(验收等级为优)、江苏省应用基础基金等项目。作为主要完成者参加了国家“1035”项目、国家“973”分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新药基金项目等研究。目前正在主持科技部国际交流重点项目“N-辛基-O-磺酸基壳聚糖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技术平台的研究 ”(2005DFA30350)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仿生型药用材料磷脂聚合物类脂质体微粒的研究”(BK2006154)。  承担本科生课程《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药物化学选论》、等教学工作。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篇论文被SCI收录), 拥有专利8项(其中6项已授权), 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 邵蓉 【女】
  • 邵蓉,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系;1989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系,分别获理学和法学士学位,现为沈阳药科大学药事管理在读博士生。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药事管理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已经和正在培养的硕士生有40余名。兼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药学会理事、江苏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医院管理协会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江苏卫生法学会理事、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医药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素质和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鼓楼区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和江苏当代国安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亚洲社会药学》杂志助理编辑、《中国药房》、《中国药事》、《中国药师》、《药学教育》、《中华医学实践杂志》、《药学进展》、《药学与临床研究》、《华中药学》等杂志编委、《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等职。  主要从事药事管理政策与法规教学与科研。
  • 邱家学 【男】
  • 邱家学 (自我简介),男,1962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获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中国药科大学社会与管理药学博士在读。曾任商学院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商学院副院长,现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担任本科生的统计学原理、医药产业现状与未来、EXCEL与数据处理和研究生的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的教学,长期从事医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数据的定量分析工作。  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十余名。
  • 胡天佑 【男】
  • 胡天佑(自我简介),男。就职于南京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医药工商管理教研室。医药商品学、药品广告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江苏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理事、《医药企业管理》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医药企业》杂志编委。
  • 冯国忠 【男】
  • 冯国忠(自我简介),男,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副教授,社会与管理药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中国首届营销技能大赛评委,现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生。
  • 吴梧桐 【男】
  • 吴梧桐,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化药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药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务员,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国家新药审评专家。   主讲课程:生物药物研究与技术进展(博士生)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硕士生)  生物化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学导论,生物技术药物学,生化药分,等(本科生)
  • 【男】
  • 刘景晶 【男】
  • 刘景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技术研究、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肽疫苗研究和肿瘤疫苗研究。在多肽制备技术研究方面,主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构建新的表达系统和建立新的表达方法,实现新型生物活性肽的大规模制备;在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肽疫苗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搜寻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原表位,应用这些表位研制疫苗;在肿瘤疫苗研究方面,主要是应用免疫学的方法,通过阻断肿瘤相关的神经肽抑制肿瘤的生长。
  • 陈依军 【男】
  • 陈依军,男,美籍,1962年9月生,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1)酶和蛋白质的研究:利用基因操作和化学合成等手段探讨酶的催化机理及其人工设计。  2)特异性生物催化的研究: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多酶偶联生物催化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靶向药物设计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在抗肿瘤、抗风湿性关节炎和抗耐药菌方面,对靶向药物进行分子设计及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  4)非天然氨基酸的研究:利用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非天然氨基酸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学习经历   1992.8―1996.7 美国衣阿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药学院药物及天然产物化学专业(导师:John P. N. Rosazza教授) 哲学博士学位  1978.10―1982.7 南京药学院药学专业 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7.1―至今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1999.12―2006.12 美国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药物研究院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1998.11―1999.11 美国MicroGenomics, Inc.任研究员  1997.1―1998.10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化学和生物化学系Edward A. Dennis教授实验室NIH博士后  1996.7―1996.12 美国衣阿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生物催化中心博士后  1991.1―1992.7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 Texas A & M University) George C.Y. Chiou教授实验室访问学者  1982.8―1990.12 江苏省苏州市水产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主要学术贡献  1、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纯化了细菌中存在的一氧化氮合成酶,该成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Biotech.、Proc. Nat. Acad. Sci. USA、J. Biol. Chem.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被他人引用超过130次。同时,发现了大鼠脑中存在的新型异构酶及其独特的底物和抑制剂,为研究心脑血管药物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和机制。  2、在国际上率先克隆和表达了人第五型磷酯酶A2并发现小分子化合物LY311727的抑制作用,为研究新型抗炎药物提供了依据。相关文章被他人引用超过100次。  3、建立了新的测定眼部组织血流量的方法,以评价抗青光眼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同时开创了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作为抗青光眼药物的新思路并已被其它实验室用不同方法所证实及已进入临床试验。  4、在BMS工作期间,创新性地在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病毒、降血脂等手性药物合成中使用了酶偶联反应等绿色生物催化方法,成功研究了四条路线用于临床试验药物的制备,较大地拓展了绿色生物偶联催化方法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其中用于合成降血脂他汀类手性侧链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会会讯(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在2006年8月作为封面故事重点报道。  5、自1982年至1990年,对传统中药珍珠及其有效成分在抗衰老作用和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3年首次建立了亚急性衰老模型并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药物筛选。主持、参加并完成了3项国家和省市级研究项目。  6、至2007年10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三十篇论文,其中SCI收录20篇;SCI引用超过450次。申请美国、中国和世界专利12项,其中4项已获得授权。
  • 倪坤仪 【女】
  • 倪坤仪, 女, 1943年8月8日生, 苏卅人,现为中国药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江苏省新药审评委员、中国化学会省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以及应用于合成药物、抗生素、中成药的质量分析研究,以上研究曾得到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医药局新药基金等课题基金资助。对创新药氯苄律定杂质、晶型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对多种新药进行了质量研究,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评,如主持制定一类药(氯苄律定)、二类药(盐酸蒽丹西酮)以及四类药(苯溴马隆)等数种新药的质量研究,并获得新药证书两本。  为药学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函授生主讲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色谱分析、药物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效果好。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三十多名。
  • 王志祥 【男】
  • 王志祥,男,66年3月生。93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9月到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97年调至中国药科大学工作,02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制药工程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化工与制药工程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于颖
  • 姓名:于颖  性别:女   出生年月:68年10月  职称:副教授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药物制造新技术、制药过程工艺优化控制及模拟、智能算法、制药装备优化设计及研发等  于颖,女,68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0年6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7-1992.8,就职于鞍山矿石机械总厂研究所,任技术员。1995.6 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1995. –至今,就职于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工程教研室工作。2004年任副教授,2006年任硕士生导师,2008.6 获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制药装备及过程工艺、智能算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主持课题“反应釜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波纹管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开发”、“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参与科技部863高新项目等。共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EI及SCI论文5篇。  主讲《制药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生课程、《制药设备机械基础》、《制药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本科生课程;参与《制药工程学》省级及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排名第三)。  主编《制药工程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22-05219)、《制药工程制图习题集》(化学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22-05599)、副主编《机械制图》、编写《计算机绘图实验指导书》、参编教材《制药化工原理》。  联系方式:025-83271056  E-mail: yyinga@vip.sina.com
  • 姚其正
  • 姓名:姚其正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核酸化学,药物化学,氮杂环化学;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姚其正,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有机合成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该校硕士学位。在南京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0多年,研究领域:氮杂环化学和含能材料等。  1992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sity of Konstanz)化学系工作与学习,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核酸化学,药物化学,氮杂环化学;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回国后,于1997年10月来中国药科大学工作,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方向上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核酸化学;氮杂环化学;蝶啶、嘌呤、嘧啶类和核苷类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以及NOS(一氧化氮合酶)调节剂(即NO供体和NOS抑制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等。合成出1000多个全新化合物,研究发现一批分别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结核、抗痛风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正在临床研究的I类新药1个,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候选新药1个。  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部级项目一项和多个横向科研课题,在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三项;参与主持新型含能材料研制项目两项。  近10年,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4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一本(《Protection and New Reactions in Pteridine Chemistry》国外发行),中文专著两本(《核苷化学合成》,《药物合成基本技能与实验》);参编教材与参考书10多本,主编校内教材1本,正在主编《药物合成反应》(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证书11本;申请中国国防发明专利4项;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  讲授本科生《药物合成反应》,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药物合成原理》(即《有机合成》)等课程,2003年讲授的《药物合成原理》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名牌课程”。讲授研究生课程《核酸化学》。  参加部、省教学改革项目多项,获部、省级奖。  中国化学化工协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留欧化学化工协会会员;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温州医学院客座教授。  电子邮箱:qz_yao@yahoo.com.cn qz_yao@163.com
  • 李玉艳 【女】
  • 姓名:李玉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2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药物化学领域,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与开发  1994年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获制药工程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药物化学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得药物化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1-6月,赴英国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学习,获得博士后证书。1997年起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任教师至今,2006年晋升副教授。  主要成果:  1,作为核心参加人,完成了抗肿瘤药物伊利替康的制备工艺研究,产业化后年销售额达亿元。2006年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a, 新型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研制、筛选和机理研究BK2003081(7.5万);b, 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a和拓扑异构酶I双重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筛选BK2007168(8.0万)。  3,企业合作科研经费15万元。  近3年发表论文和获得专利:  (1) 李玉艳,尤启冬,陈晟等,喜树碱20-2-β-胺基丙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 40  (2) : 110 – 115;. (2) Sheng Wang, Yuyan Li(李玉艳), Yonghui Liu, Aijun Lu, Qidong You. Novel Hexacyclic 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Part 1: Synthesis and Cytotoxicity of Camptothecins with an A-Ring Fused 1, 3-Oxazine Ring.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8,18:4095–4097;  (3) Sheng Wang, Yuyan Li(李玉艳), Qidong You.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9-methyl-10-hydroxycamptothec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19:918-920;  (4) 刘永辉,李玉艳,尤启冬,丁 磊,抗肿瘤药物研究新靶点:缺氧诱导因子-1, 2008,12:2068-2074;  (5) LI Yu-yan(李玉艳), YOU Qi-dong, WANG Lei, et al.20(S)-20-O-Camp tothecin β- Amino propionate : Novel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2006,CHEM. RES. CHINESE U  (6) 李玉艳, 陆爱军,尤启冬,王胜,刘永辉,丁磊,檀爱民,许向阳,殷晓进,王冬春,袁云霞,原雪。 噁嗪骈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200710132953.3。  (7) 陆爱军,李玉艳,尤启冬,王胜,刘永辉,丁磊。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200810019321.0。  (8)李玉艳,尤启冬, 噁唑骈喜树碱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N200610097473.3; 联系方式: Email:yylicpu@163.com Tel: 025-83271445 (O) 。
  • 周金培
  • 姓名:周金培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年10月  职称:教授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依据肿瘤、感染与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行新药分子设计及合成,以寻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周金培,博士,教授。1965.12出生。1986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化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至今年在药化教研室从事药物化学的教学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00年获得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施维亚奖。2005-2006年在日本岐阜药科大学药化室访问学者, 完成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1,4—取代哌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自1999年以来,已负责并完成科技部博士基金一项“兼有心血管作用的降糖药物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2003.1-2006.12),负责并完成一项南京市回国人员资助项目“具有抗肿瘤活性的1,4取代哌啶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2006.1-2007.12)。参与并完成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863”项目等纵向课题。目前参与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004抗TXA2受体介导的心血管并发症机制及受体作用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30973638。国家重大专项“新型降血糖药物G004的研究开发”(2009)  研究方向:依据肿瘤、感染与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行新药分子设计及合成,以寻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申请专利11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发表的主要论文:  1. Wukun Liu, Jinpei Zhou*, Kerstin Bensdorf, Huibin Zhang, Haoran Liu, YubinWang, Hai Qian,Yanchun Zhang, Anja Wellner, Gerhard Rubner, Wenlong Huang, Cancheng Guo, Ronald Gust. Investigations on cytotoxicity and anti-inflammatory potency of licofelone derivative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1, 46(3):907-913  2. Wukun Liu, Jinpei Zhou*, Fan Qi, Kerstin Bensdorf, Zhiyu Li, Huibin Zhang, Hai Qian, Wenlong Huang, Xueting Cai, Peng Cao, Anja Wellner, Cancheng Guo, and Ronald Gust. Synthesis and Tumor Cell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s of 2-Amino-thiazole-5- carboxylic Acid Phenylamide Derivatives. Archiv der Pharmazie, 2011, in press  3. Liang Ge, Jingjie Wang, Xiaoyan Zhang, Huibin Zhang, Hai Qian, Wenlong Huang and Jinpei Zhou*.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itric Oxide-releasing Derivatives of Capsaicin as Analgesia Drugs, 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11, 8(1), 76-81  4. Jinpei Zhou, Hai Qian, Huibin Zhang, Hui Gao, Wenlong Huang, Xiaoyun Zhu, Shuaijian Ni, and Chuntao Zhang.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Benzopyran Derivatives as KATP Channel Openers. 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10, 7(6), 415-420  5. Jinpei Zhou, Shuaijian Ni, Huibin Zhang, Hai Qian, Yushi Chi, Wenlong Huang, Lu Yu, Xiaowen Hu and Wei Chen.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Resistant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ues. Protein and Peptide Letter, 2010, 17(10), 1290-1295  6. Jinpei Zhou, Xiaowen Hu, Huibin Zhang, Hai Qian, Wenlong Huang, Fan Qi and Yanchun Zhang.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5,6-Dihydro-benzo[c] acridin-7-ol Derivatives as Anti-Alzheimer’s Disease Drugs. 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09,6(8): 623-628  7. Jinpei Zhou, Huibin Zhang, Hai Qian, Liang Lin, Wenlong Huang and Shuaijian Ni.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romatase Inhibitors. Letters in Drug Design & Discovery, 2009,6(3): 181-185  8. Zhou Jinpei, Ding Yiwei, Zhang Huibin. Synthe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imidazo[1,2-a]pyrimidine derivativ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8,19(6):669-672
  • 李志裕
  • 姓名:李志裕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09月  职称:教授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全合成、半合成、药物合成和构效关系  198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1991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在University della Carabulia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硕士毕业后于中国药科大学任教至今。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半合成、药物合成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具有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具备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力。主持完成了两项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完成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大医药专项1项及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15项,近两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SCI、及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六十余篇,申请专利十六项,其中十四项获得授权。主编教材两部。获得江苏省科学进步奖三项,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  近年发表的论文  1. NA LU, LIBIN WEI, DANDAN GONG, YUAN GAO,QINSHENG DAI, ZHIYU LI and QINGLONG GUO VI-16, a newly synthesized flavonoid,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 human hepatoma cells ONCOLOGY REPORTS 27: 873-879, 2012(通讯作者)  2. Wei Fu , Jubo Wang, Liqin Yu , Li Zhao , Na Lub, Qidong You , Qinglong Guo , Zhiyu Li*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7-O-modified oroxylin A derivatives Bioorg. Med. Chem. Lett. 22 (2012) 1118–1121(通讯作者)  3. Xiaoyun Zhang, Rubing Wang, Li Zhao, Na Lu, Jubo Wang, Qidong You, Zhiyu Li*, Qinglong Guo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s of novel indenoisoquinolinesas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s Bioorg. Med. Chem. Lett. 22 (2012) 1276–1281(通讯作者)  4. Tian Wu, LeiQiang, Fei-Hong Chen,Qing Zhao,Zhen Yang, Mei-Juan Zou,Ya-Jing Sun, Zhi-Yu Li*, Qing-LongGuo* LFG-500, a newly synthesized flavonoid, induced 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itochondria-mediated apoptosis in hepatocarcinoma cells Biomedicine & Preventive Nutrition 1 (2011) 132–138 通讯作者  5. Liu W, Dai Q, Lu N, Wei L, Ha J, Rong J, Mu R, You Q, Li Z*, Guo Q. LYG-202, a new flavonoid with a piperazine substitution, induces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via regulating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and p21WAF1/Cip1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 HCT-116 cells. Biochem. Cell Biol. 2011,89: 1–12通讯作者  6. Zhi-Yu Li; Xin Cao; Xin Wang; Qing-Long Guo; Qi-Dong You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Wogonin, A Flavonoid Natural Product with Extensiv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rganic Preparations and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 The New Journal for Organic Synthesis, 2009 41,( 4), 327–330  7. Zhiyu Li , Fuming Zhai , Li Zhao , Qinglong Guo , Qidong You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methylmaleimide indolocarbazole bearing modified 2-acetamino acid moieties as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09 19 406~409  8. Shi Zeng , Wei Liu , Zhi-yu Li , Qing-Long Guo et al, LYG-202, a new flavonoid with a piperazine substitution, shows antitumor effects in vivo and in vitro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9 385 551–556(通讯作者)  9. Xin Cao, Qi-Dong You*, Zhi-Yu Li*, et al Recent Progress of Src Family Kinase Inhibitors as Anticancer Agents Mini-Review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 8, 1053~1063(通讯作者)  10. Qi-Dong You,*, Zhi-Yu Li, Ji-Wang Chern*,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Series of Quinolone and Naphthyrid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Topoisomerase I Inhibitors by Scaffold Modification J. Med. Chem. 2009, 52, 5649–5661
  • 向华
  • 姓名:向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年  职称:教授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1)心血管新药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研究;(2)天然活性产物的结构修饰、半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向华,女,1964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获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获四川大学化学系有机分析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考入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2002年8月-2003年8月赴德国蒂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ebingen)联合培养,2003年12月获药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方向为甾体药物研究、老年病药物研究。200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西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子项:蕃蔴二烯物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开发研究,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2008年主持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抗乳腺癌SERM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BZ2008058);与多家甾体激素制药企业有项目合作,主持多项新药研究项目,获得非那雄胺原料及片剂(西药四类)新药证书(国药证字H20050328、H20050329;国药准字H20050459)以及西布曲明片剂(西药二类)新药证书(国药证字H20030654;国药准字H20030816)等。承担教学工作,主讲课程:高等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药物化学(本科生课程)等。  近期论文及专利  1. Tianlin Wang, Qidong You, Hua Xiang*. Recent Advances in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for Breast Cancer. Mini-review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9, 1191-1201  2. Hua Xiang, Guang-Ya Xiang, H. Eckstein. Enzymatic Synthesis of a CCK-8(4-6). Tripeptide Fragment.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4, 22: 1138-1141  3. Hua. Xiang, G. Xiang, H. Eckstein, Total enzymatic synthesis of cholecystokinin CCK-5, Amino Acids, 2004, 27: 101-105  4. Ling He, Hua Xiang, Lu-Yong Zhang, etc. Novel Estrogen Receptor Ligands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Evaluated by Scintillation Proximity Assay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 2005, 51:1-10  5. 向华,方维,何玲等. 苯并吡喃酮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CN200810019671.7
  • 陈国华
  • 姓名:陈国华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5月  职称:博士   学院:药学院  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从事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心脑血管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陈国华,男,1963.5.10,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硕士生导师;招生专业:100701药物化学、100720 制药工程;学职务职称:副研究员;最高学历:博士,毕业时间:1991.6;指导博士生总数1人,指导硕士生总数76人,目前指导硕士生人数25人。  1983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前身)化学制药专业。1983年-1985年在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进修,1985-1991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廖清江教授,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8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 2011年获得福建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专利特等奖,并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科技先进集体称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近年来培养了硕士生数近80名。  陈国华老师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从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并注重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近年来开发了25个3.1类新药,部分品种已获国家批准上市。为了寻找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设计合成了大量的新化合物,已经筛选到广生地平与cgh-112两个活性较好的新化合物, 其中广生地平的体外活性比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强10倍,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在核心期刊、SCI发表的研究论文近4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6项、世界专利1项,已有10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授权。  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从事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心脑血管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近年主持项目:  国家科委项目“异三尖杉酯碱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一类新药哺乳期避孕药ST-1435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抗早孕药米非司酮的合成研究”、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β-受体阻断剂羟氢萘心胺的合成研究”、  江苏省科委攻关项目“孕酮受体拮抗剂ZK98299及类似物的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抗哮喘药塞曲司特的合成研究  抗糖尿病药那格列奈的合成研究  抗高血压创新药广生地平的合成研究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童家巷24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5)%u0038%u0036%u0031%u0038%u0035%u0032%u0038%u0031
相关推荐
广西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遵义医学院师资好不好,遵义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重庆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